发布时间:2024-11-05 14:00:51 来源: sp20241105
2月2日,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,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有关工作。2月5日,国务院新闻办召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,邀请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了相关情况。
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
“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。过去一年,国务院各部门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推动出台了一批切实可行、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,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明显成效。”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肖渭明介绍。
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,紧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全面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,出台反垄断配套规章和重点领域执法指南,开展工程建设招标投标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,着力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。
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。司法、市场监管等部门对现有行政法规开展集中清理,切实减少法规“打架”的现象,持续健全法律法规体系。开展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中罚款事项专项清理,取消和调整了33个罚款事项,大力整治涉企违规收费,推动各地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,规范公平文明执法。
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升。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商务部等部门立足扩大制度型开放,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,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。围绕服务保障外资外贸,推动出台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等一系列政策举措。推出海关优化营商环境16条,扩大“直装直提”“离港确认”等措施覆盖范围,有效促进通关便利化。
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。住建、税务等部门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,深化项目环评改革,加快项目落地。扩大电子营业执照应用范围。连续10年开展“便民办税春风行动”,推出5批次109条具体举措。推广不动产“带押过户”。
司法部立法二局负责人郭启文介绍,司法部积极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法律、行政法规的制修订工作,推动修订完成《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》,适时调整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,加快推动制定《公平竞争审查条例》,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上升为行政法规,进一步明确公平竞争审查主体、审查标准、审查机制和相关要求等。
下一步将着力做到“五个更好”
国家发展改革委法规司司长孟玮表示,将重点聚焦经营主体突出关切,切实解决企业痛点难点卡点问题,着力做到“五个更好”。
着力破除各类不合理限制,更好维护公平竞争。针对仍然存在的各类“旋转门”“玻璃门”,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体系,推动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全覆盖,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律、法规、规章、规范性文件,破除地方保护和所有制歧视。
着力完善顶层设计,更好保护合法权益。针对法治化保障不够有力的短板弱项,今年将重点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,推动出台政策性文件,促进立法、执法、司法、守法各个环节同步发力,解决一批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。
着力促进跨境投资便利化,更好扩大制度型开放。针对外资企业关注的市场准入、产业合作等议题,将推动出台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,继续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,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,持续提升我国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。
着力推动政务服务优化,更好推进利企便民。针对涉企审批等行政效能优化问题,将加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,推动行政审批及相关中介服务规范化、便利化。
着力发挥先进示范作用,更好实现整体提升。针对区域间营商环境建设不均衡问题,将实施营商环境改进提升行动,形成一批营商环境改革范例。
孟玮介绍,去年9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,截至今年1月末,已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591个,总投资规模19808亿元。
持续整治涉企违规收费
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任端平介绍,2023年,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涉企收费单位7.9万家,罚没4.3亿元,退还企业21.6亿元;共检查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1.2万家,为企业退还费用6.2亿元;检查金融领域收费单位5500余家,为企业退还费用8.4亿元。
任端平表示,市场监管总局将持续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,在为企业降本减负上抓出更大成效;落实好结构性降费减负政策,重点对科技创新企业和制造业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开展检查,推动降低科技创新企业专利保护、成果转化成本;尽快建立健全过罚相当的制度标准,推动各地出台“首违不罚、减罚”清单等制度规范。
2023年7月,商务部依托外贸外资协调服务机制,升级建立了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。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介绍,2024年,商务部将继续发挥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作用,每月召开一场外资企业圆桌会,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建议。
“我们将紧扣经营主体关心关切,整体优化、多措并举、一体推进,切实增强政策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,持续建设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厚植经营主体成长沃土。”肖渭明表示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4年02月06日 04 版)
(责编:杨光宇、胡永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