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民热评:铲除“租车陷阱”,杜绝“套路招聘”

发布时间:2024-11-01 08:14:50 来源: sp20241101

“正常跑单,8000元月薪不用愁;努力跑单,12000元月薪赚到手;全力跑单,17000元高薪震亲友。补贴多福利好,经验不限学历不限,提供住宿,提供电瓶车。”这样的招聘信息虽然“看起来很美”,实际上却是“租车陷阱”——电瓶车“提供”给你了,但并不是免费使用,而且往往暗藏着步步紧逼的连环套。

据媒体报道,因为轻信高薪招聘的谎言,不少年轻骑手掉进“租车陷阱”。这种模式大多是为了赚取违约金,有些情况或涉“套路贷”,社会阅历不深的年轻人很容易上当受骗。

“租车陷阱”猖狂,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,始作俑者违法成本太低。究其原因,在高薪诱惑下,求职心切的人很容易被蒙蔽,而且此类骗局大多经过精心包装,求职者很难发现其中“猫儿腻”。面对“武装到牙齿”的虚假招聘,即使求职者发现遭遇骗局,也往往因维权困难只能自认倒霉。扭转这样的局面,需要相关部门加大监督执法力度,消除求职者的维权困境。在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,有必要顺藤摸瓜,彻查“套路招聘”中的各个环节,以强有力的打击铲除此类骗局滋生的土壤。

值得一提的是,“租车陷阱”大多始于招聘APP上发布的信息。媒体记者调查发现,目前很多没有经过认证、可能存在问题的外卖招聘信息大量出现在招聘软件上。从招聘平台的角度来看,任由此类信息无限蔓延,不仅会损害求职者权益,破坏市场环境,而且势必影响招聘平台自身的信誉和发展。

因此,招聘平台有必要加强对各类招聘信息的审核把关力度,不仅要将那些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企业列入“黑名单”,而且有必要将这些企业的实际控制人一同“拉黑”,以防其另起炉灶卷土重来。这不仅是一种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,也是一种无法推卸的法律责任——如果求职者在招聘平台遭遇虚假招聘,可以依据法律法规向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个人或企业主张侵权损失。

对于求职者来说,只有擦亮眼睛、提高警惕,才能避免被各种虚假招聘信息“套路”。一方面,对于各类招聘信息要加强甄别,特别是那些以“门槛低、收入高”为噱头的信息,更加应该提高警惕。另一方面,在签订各类合同文件时,一定要仔细阅读相关条款,逐项逐条审核确认,确保自己不会被人暗中算计。更重要的是,如果遭遇虚假招聘、“套路贷”等骗局,一定要及时保存相关证据,然后通过报警求助、提起诉讼等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。

无论如何,招聘平台不能成为“套路”求职者的舞台。只有彻底清除各类“套路招聘”,才能守住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底线,确保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
(责编:徐玉涵、曲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