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中国外交亲历回忆

发布时间:2024-11-25 14:47:09 来源: sp20241125

历史专家金冲及记录整理的《乔冠华谈周恩来和新中国外交》(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)一书,是他40多年前的一份工作记录。这次记录缘起于1981年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为编写周恩来传记,对乔冠华进行的7次采访。这份记录虽然篇幅不长,整理成书也就100多页,但内容非常珍贵,是理解新中国外交史的一份亲历史料。

乔冠华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参与者。他的口述不是流水账般对历史事件的简单陈述,而是注重在具体历史场景中去呈现新中国外交的历史经验。这些具体的历史场景,有的是他分析的历史背景,有的是他亲历的历史现场。正如金冲及所说:“他凭记忆所说的‘印象’,往往能够提纲挈领、脉络清晰地道出当时历史事件发展的要点和背景,有助于读者对事件有生动而深刻的理解,也有助于读者从中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智慧和风范。”

新中国成立后,中国代表团出席的第一次重大国际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。乔冠华说:“我们党在历史上有丰富的统一战线工作经验,其中包括和外国人拉统一战线的经验,但没有正式地参加过这样的国际会议,搞过这样的国际斗争。”当时,党中央提出这是一次重要的“练兵”。乔冠华回忆说:“总理不断提醒我们,我们是没有经验的,是学习,向朋友学习,向敌人学习。”乔冠华对此过程的叙述不到千字,却详细回忆了周恩来及中国代表团的具体工作安排。可见,这次经历给乔冠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乔冠华评价道:“新中国参与这样的会议经验还不够,但在这次会议中却取得了重大胜利,这与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智慧分不开。”

乔冠华在采访中谈到,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将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结合得很好。他还描述了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展现其敏捷风格的细节。在会议形成决议前,比利时外交大臣斯巴克突然发难,提案表示:“批准停战协议时已有这意思,不用通过这决议。”周恩来问:“不大懂比利时外长先生的意思,朝鲜停战时,这会还没有开,怎么可能说已达成此协议?”斯巴克有口难辩,有些狼狈不堪。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最后提案,利用它来分化对方,使对方处于完全无理的境地。这是一次光辉的战斗,得到绝大多数人的同情和支持。

新中国的外交史与周恩来紧密相连。这本书记录了周恩来外交思想和实践中的许多细节史料,可以说是一部展现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精彩篇章。乔冠华长期跟随在周恩来身边,他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周恩来与众多国际首脑政要的外交历史细节。在这些重要外交过程中,周恩来的儒雅气质、敏锐智慧、不卑不亢的外交气度,令人折服。

周恩来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到了鞠躬尽瘁的地步。乔冠华举了一个例子:“总理是1972年5月确诊患膀胱癌,但包括田中角荣来华、中日建交等各项工作,总理仍事无巨细,日夜操劳,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,甚至20小时。”也就是在这次中日邦交过程中,田中角荣对既有原则立场又有策略灵活的周恩来,作出了“身似柔柳,心如巨石”的叹服之评。

此外,这部访谈录也记录了新中国外交的幕后场景。鲜活的场景再现便于普通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外交历史的复杂性、整体性和生动性。乔冠华比较擅长在回忆中由某一点带出历史场景,让读者由此收到“管中窥豹”之效。他的回忆不仅为学术化的外交史增添了史料,还通过一些生动片段,呈现出周恩来作为大国外交家所具有的国际视野与深远见识。

《乔冠华谈周恩来和新中国外交》这本薄薄的谈话录,不是一部简单的新中国外交史参与者的“目击旁证”之书,而是一部讲述者通过严谨思考后,深入浅出讲述的新中国外交别史。其中诸多历史细节,值得细细体会和研究。

(责编:马昌、任一林)